找到相关内容808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轮回是战场菩萨是勇敢的战士(1)

    !我们所说的这五种负面的情绪,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五种烦恼:贪嗔痴慢疑,它们都是由希望和惧怕产生的。就像刚才我讲的那个做梦的例子,当你去找你的老师讲这个梦的时候,你希望他能给你一个很好的答案,希望你的老师...

   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61344857.html
  • 麦彭仁波切教言(1)

    不能行持,不仅自己不能受持善业,而且还障碍别人持戒和闻思,今生痛苦来世也痛苦。  又比如我们家有三个人,虽然每个人的食物都相同,但各自显现的苦乐却不尽相同。有时候,某个人晚上做梦也吉祥,身体也健康,但...造违缘。母亲、父亲、儿子等亲人就会很虚伪地对他说,你要经常回家,不然我特别想念你,外表上也伪装在悲泣。有些母亲则会对儿女说,你应该回来一下,否则我白天想着你,晚上做梦也见到你,我是多么地想你啊!但如果...

    麦彭仁波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35845972.html
  • 水莲——因果启示录(1)

    他前生的母亲,于是将老婆婆迎回州衙,奉养余年。  后来黄山谷在衙州后园,建造一座亭园,亭中有他自己的刻像,并且自题石碑像赞曰:“似僧有发,似俗脱尘,做梦中梦,悟身外身。”  从这首像赞,似乎可以证实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62746260.html
  • 茶禅的味道(1)

    大门,我离开您一个人去求知,您一个人耐心地等我回来。等我学成归来时,您虽然不在东方山,心中却关注着东方山的一举一动,无时无刻不在为我祈祷,又无时无刻的不在为我担惊受怕,我去极乐寺您就经常说,晚上做梦又上...

    正慈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65846301.html
  • 把佛法融入日常生活中

    到了晚上,心只是在做梦,创造心理的投影,这种无意识的状态,怎么可能心较有力量呢?” 我这么说的理由是,虽然你可能认为,自己在清醒时,注意力完全贯注在某件事情上面,其实,你的其他感官仍然开放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22846897.html
  • 辽太宗引进佛教白衣观音像

    白衣观音在契丹萨满教世界中的地位。   萨满教中诸神灵偶体按照何种程序产生呢?偶像的来源几乎都有某种神话、传说的依据,并根据神话、传说中所描绘的模样去制作偶像。“做梦本是人的生理现象,但在萨满教观念中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54547374.html
  • 一行禅师著:观照的奇迹 (2)

    对这世界的感受和理解,正形塑了我们的存在。我们如果是愤怒的,我们就呈显出愤怒;我们如果充满爱心,我们就是爱:如果凝视著白雪皑皑的山峰,我们就是那座山:观赏劣质的电视节目,我们就是那个电视节目;在做梦时...

    一行禅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74547603.html
  • 约翰·布洛菲尔德著:西藏佛教密宗(4)

    是,在理想中,生命的每一时刻都应被慎重地使用。每种形势都成了施教的目标。如果这些教诲能够很好地实施(这应该是一名顿悟信徒的情况),那么坐下、躺下或站立都应该依赖于此,熬夜、睡觉、做梦、讲话、大笑或逗乐...

    约翰·布洛菲尔德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83947699.html
  • 《借壳指月》之<研究心得>

    不走作、不间断,无明状态是根本业,它还会继续流动,最后会失控(抓狂),不了解无明业相,最后就抓狂。一般人睡觉时都会做梦,这些都是无明业相在动而产生的。白天的念头和晚上的梦是一样的,一般人都无法控制。...

    释印彬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0047887.html
  • 明代藕益大师《十大碍行》语译·事理浅释

    ;,其实不是“生”,所以也就没有“死”。就好像一个从一个恶梦连着另一个恶梦;另一个是从一个恶梦中渐次苏醒过来,再不做梦了,《弥陀经》里的:“...

    王智隆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2847947.html